学习笔记|邓涛: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改进

网友投稿 2019-12-03 11:46

小刘同学和小杨同学的学习笔记又来了!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改进

东北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  邓涛

整理:唐山市世嘉小学  刘杰

乐亭县教育局教研室 杨慧莹

一、教学的突出问题——低效

效率:师生的时间投入和产出。

最好的教学:老师不是太累,学生不是太苦,学生的成绩还不错。

要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一)原因1:碎片化

表现——碎片化教学;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知识;碎片化思维

(知识不系统)只见树林,不见森林

“森林”是知识的系统结构。

目前教材的目录上是线性,最大的好处是把整体的知识拆解成一小块一小块,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看不到整体。

如何改进?“先见树木or先见森林”?

例1:记住十个单词,把它们分出类来更容易记忆。

例2:现实生活中出发去某地,查地图,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小学一二年级知识点不多的时候

例3:学生的电脑桌面、文件夹

(思考:仅仅是对识记有用吗?一定不是的。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知识系统本身是“大体则有,定体则无”的,不容易梳理出一个科学的知识结构。我想思维导图在语文学科的更大的作用可能表现在发散学生的思维方面。“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什么打开电脑看电脑桌面就可以看出他的思维品质?外在现象是由内在的思维品质决定的。)

芬兰的教学方法——先见森林,后见树木

先把这一单元、这一节课所要讲的用一个思维导图来梳理一下。

也就是说先讲知识结构,再讲其中的一个个知识点。

推荐:《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让学生快乐地“先见林”

例1:游泳课的两种上法,是分步讲解练习还是先让学生对游泳有整体认知?

例2:孙维刚,数学教学秘诀:“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思考:这里的“知识”指的是哪一类知识?是陈述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在我们的语文学科里,怎么做才算是“先见森林,后见树木”呢?我忽然想到,既然思维导图是一个工具,工具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是用来“用”的,既然是用来“用”,就要服务于“用”的目的。要是砍树就得用斧子,要是切菜就得用菜刀。用思维导图可以直观地看到“部分”之间的关系,既然这个工具有这样的优势,我们就不一定把它用在梳理知识结构上,比如,在议论性文章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图解论证”的方法来把论证的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

理论依据: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念(理论基础:皮亚杰的认知主义心理学)

按照这个理念,最终目的是要盖房子,而现在学生做的是搬砖、拉水泥。

例3:语文学科先展示知识树

教学要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1. 学习学科结构能促进学习的普遍迁移

2. 有利于对学科的深入理解和整体上的把握

3. 能使学科基本观念在记忆中得到巩固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205/114641F60-0.jpg

(二)原因2:被动化

——被动接受;机械记忆

——低级思维活动占主导

教改导向:广义备课,深度学习,高阶思维

例:一个数学问题,给两个杯子,一个9升杯,一个4升杯,如何用这两个杯子得出6升水。

逆向思维解决这个问题。

第1步,把9升杯里的水倒入4升杯,灌满,9升杯余5升水。2步,把9升杯里的水继续倒入4升杯,9升杯余一升水。3步,把9升杯里的一升水倒入4升杯,把9升杯灌满。最后一步,把9升杯里的水,倒入4升杯灌满,9升杯余6升水。

 

第1步,把9升杯里的水倒入4升杯,灌满,9升杯余5升水。2步,把9升杯里的水继续倒入4升杯,9升杯余一升水。3步,把9升杯里的一升水倒入4升杯,把9升杯灌满。4步,把9升杯里的水,倒入4升杯灌满,9升杯余6升水。最后一步,把9升杯里的水灌满4升杯,9升杯余2升水,这样就求出了两升水。

(思考:想起田老师为我们讲解《岳阳楼记》,就是用“倒推法”,从文本倒推出作者创作时的思维过程。学科之间是相通的,这个“相通”在哪里?是那些“普适”性的规律。比如,任何学科都离不开思维,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每个学科的学习都是有利的。)

例2:用玻璃罩盖住一高一低两个燃烧的蜡烛,哪个蜡烛先灭?

例3: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句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否可以?

(思考:“疑是地上霜”“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不是比喻?从修辞方法来说是比喻,从思维方法来说是联想,我觉得还需要体会那种忽然进入梦幻般的世界的感觉来。)

例4:2019全国卷一作文题

学生说连题都读不懂,还有不认识的字。

例5:2019年关于维纳斯的数学高考题,一个学生靠蒙答对了这道题。

(相关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6-09/doc-ihvhiqay4385640.shtml)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205/114641BD-1.jpg

(思考:蒙对的终究是“偶然”,是“巧合”,不是“必然”。)

例6:数学试卷上的一朵云,数学之美

二、教学改进的重点

1. 教师:强化系统教学,教学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

2. 学生:培养提炼、归纳、评价知识的高级思维能力;提高阅读速度,拓展知识面;使知识体系化、层级化

文科知识呈层状,分类整理看数量。

理科知识呈树状,正确习题练思路。

一轮笔记抓整理;二轮复习抓错题;三轮复习抓归纳。

什么样的学法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魏书生——知识树法;诺瓦克——概念图法;博赞——思维导图法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205/1146424061-2.jpg

三、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

“思维比知识重要”。“教育简单来说是教育您的思维。”——东尼·博赞

思维导图的“可视化”

知识可视化(内在逻辑结构)

思维可视化(展现思“路”,理顺思路,拓展思路)

思维导图用于:发散性思考+知识归纳

例1:以“幸福”为话题来写作文

例2:《出师表》从字、词、句、段,最后总结中心思想,这就是聚合思维。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205/1146423F9-3.jpg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205/1146424323-4.jpg

一个语文教研员说:现在的语文老师善于把一篇美文扯成一地鸡毛,而不善于把一地鸡毛扎成一个鸡毛掸子。

(思考:这是缺乏整合能力的表现。“整合”是和“确认”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要想把已经确认的语言单位的意义“整合”起来,重要的一点是一定把各个语言单位之间的联系理清楚,运用思维导图不是目的,而是用这种方式来整理出已经理出的关系。)

类型:街道图(雷达图)等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205/114641BD-1.jpg

1.文字传递信息的时候遵循20/80原则;

2.20%的信息是核心主旨信息;

3.80%信息是为辅助说明。

如何提取关键词?

直接提取,组合再造,概括总结

例1:关键字提取训练

(思考: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进行概括训练,这是“学会概括”,做思维导图的前提是要“学会概括”。)

思维导图的种类: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91205/114642O51-6.jpg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