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网友投稿 2018-02-28 10:31

https://cdn.china-scratch.com/timg/180302/103151N07-0.jpg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未来教育的目标。


早在上世纪90 年代, 世界各国就已经开始思考面向21 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问题,美国教育部于2007 年发布的《21 世纪技能框架》就是上述思考的具体体现。该框架将21 世纪技能分成核心课程和21 世纪主题、学习与创新、生活与职业技能、信息媒体技术素养四个方面,其中学习与创新能力居于核心位置。


世界经合组织(OECD)也提出了面向21 世纪的十大核心技能,并且明确指出创造性、批判性等复杂思维方式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无法被计算机所取代的技能。随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纷纷发布类似的能力框架,我国也于2016 年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尽管上述国家和国际组织所用术语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在回答21 世纪需要何种人才素养的问题。在这些素养中,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与合作、信息素养等均被高频提及,表明它们在其中的重要性。


如果说21 世纪技能框架、核心素养等是面向未来学习者培养目标而提出的,是世界各国面对信息时代的不确定性而做出的主动应变,那么,近年来人工智能热潮的兴起和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则是驱使人们更加迫切地思考未来教育的培养目标。


有不少研究揭示,一些人类现有的职业和岗位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一些全新的、更能够体现人类优势的职业将会诞生和发展。届时,人与机器的分工会发生重大变化,一些重复性劳动、技能性工作、数据分析工作,甚至部分社会交互工作和认知工作都可能交由人工智能来完成,人类的优势将更多地体现在高创造性、高艺术性工作和复杂的社交任务中。


未来,人与机器的协同工作/作业更可能成为主流:一方面,人类需要机器的帮助来更有效率地完成复杂任务。作为人工制品的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帮助人们转载认知任务、降低认知负荷、留存使用经历、转换任务表征方式等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与其它信息技术工具相比,人工智能还能够通过与个体的交互来产生交互共同体和协作共同体,在交互与协作的过程中共享理解,进而促进认知任务的完成。


另一方面,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发展目标也从最初的用电脑模拟人类智能转变为如何联接人类和机器以构建增强型混合智能系统,联结了人类、人工智能、物理环境和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智能系统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发展方向。


面对这样一个未知的、更加复杂的世界,如何使学习者在其中保持竞争力是教育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无可替代的能力,包括合理的价值观、创新思维、想象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最主要目标,在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网络学习能力、人机交互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将取代知识习得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

延伸阅读:

AI将取代你的工作?Gartner:人工智能能增加就业机会!

自闭症儿童与人工智能机器人

--end--

声明:本文章由网友投稿作为教育分享用途,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通过邮件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freemanzk@qq.com